家養大鵝的祖先,家養大鵝圖片
家養大鵝的祖先,他們的生活習性和我們不同,他們喜歡吃草,所以鵝的糞便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在農村,人們會把鵝糞收集起來,然后用來種植莊稼稼。但是,有一些人認為這些鵝糞不干凈,會傳播疾病,所以他們不愿意吃鵝的糞便。然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事實上,鵝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此外,鵝糞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此,許多農民喜歡在自家的院子里種植一些蔬菜。
一、世界上第一鵝怎么來的?
優質答案1:
對于很多童年時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都有過被大鵝追趕的難忘經歷,大鵝雖然是一種家養的很常見的禽類,看起來也憨憨的,不過如果惹毛了它,它也是個“暴脾氣”,往往會窮追不舍,一直到“報仇了”才會了事。其實從外形上來看,家養大鵝其實和我們平時看到的白天鵝,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那么,是不是白天鵝就是大鵝的祖先呢?在遠古時期,古代先民們馴化了一部分白天鵝,然后經過一代代的培育,最終變成了家養的大鵝?
野雁才是家養大鵝的祖先
在匈牙利,有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它們的身上羽毛呈現栗棕色和黑灰色相間,一般都是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活動,這種鳥便是野雁,它們的學名叫做“大鴇”。雖然是鳥類的一種,不過野雁非常善于在陸地上奔跑,它們也是一種大型的地棲鳥類。匈牙利將野雁選做國鳥。從外形來看,野雁和家養大鵝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不過,它們的確是大鵝的祖先。
全世界的大鵝都是“大鴇”馴化來的?
其實這么說也并不準確,因為大鵝其實是分品種的,亞洲的大鵝普遍都是鴻雁(野雁的一種)進化而來的,而歐洲的大鵝,則是由灰雁進化而來的。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認為,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家禽應該是雞,不過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大鵝才是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家禽。因為野雁更喜歡在陸地上生活,而且它們成群結隊,性格也很活潑,所以對于原始人類來說,野雁是非常容易馴化的,后來通過一代代的繁育,家養的大鵝無論是外型還是能力,也都與野雁完全區分開,家養的大鵝變得再也無法飛翔,而且還成為了游泳高手,而野雁則雖然在陸地上捕食,但是仍然可以翱翔于天空之中。
最早馴化野雁的人來自哪里?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研究者們更傾向于人類是起源于非洲的,然后在智人時期,從非洲出發,一路遷徙來到世界各地。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人類對于家禽、家畜等的馴化,或許也是起源于非洲的,比方說家養的大鵝,此前一直都有一種聲音認為,大鵝最早是由非洲人所馴化的,不過后來通過化石研究,發現是各地分別馴化的,因為品種上都不是同一種野雁。
而根據目前考古所知曉的信息,最早馴化野雁,將野雁變成家養大鵝的,是我國古代的先民們,距今大約有6000多年的歷史,這也意味著,是中國人最早馴化出了大鵝,當然,日后伴隨著更多的化石出土,這個結論也有可能被推翻,不過說家養大鵝起源于非洲,這個回答倒是可以判定為錯誤答案了。
優質答案2:
世界第一鵝是蘭亭鵝字碑上的鵝字,為書圣王羲之所寫。
二、土家老鵝和老雞誰大?
優質答案1:
土家老鵝比老雞大一倍還多。
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的家禽。它前額有肉瘤,喙扁闊,頸長,身體寬壯,尾短,腳大有蹼,羽毛呈白色或灰色。鵝為雜食動物,主要以青草為食。耐寒,習慣成群活動,主要棲息于池塘等水域附近,善于游泳。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現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
優質答案2: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土家老鵝和老雞這個對比的話,一般鵝比雞大,謝謝
三、農村家里養的鵝,最大可以養到多少斤?
優質答案1:
我們南方人其實都不怎么喜歡養鵝的。因為鵝肉是發物,大家都不是很喜歡吃。北方人算比較多人養鵝。
農村家里養的鵝,會因為品種的不同,養殖時間不同,而長出來的個頭也有所不同。主要還是看養殖方式的,就看你能不能充足給予食物了。簡單點說,鵝的食量特別的大,有句話叫家有萬貫,扁嘴不算,說的是鵝和鴨之類的,因為吃得比較多,拉得比較多,充足給予食物的話,養出來的鵝就會大點。
農村里的鵝,有一種是本地以前流傳下來的土鵝,這種鵝的個頭都不算大,最大的也就六七斤重這樣子。農戶們養土鵝,主要是為了土鵝下蛋,然后賣蛋的。因為農村里的土鵝。大多都是放養的,運動量大,消耗的能量就會多點。長出來的個頭雖大,但肉結實不肥,脂肪不多,重量是不如肉鵝的。
據說,土鵝生出來的蛋比一些籠養的肉鵝和蛋鵝生出來的蛋,要好吃點。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就說雞,農村土雞生出來的雞蛋,怎么都比養殖場里籠養的雞蛋好吃。
還有一種鵝是肉鵝,養殖戶養出來就是為了賣鵝肉的。他們大多都是規模化養殖,圈在一個地方里養殖,食物供應得很好,而鵝又不經常運動,這樣養出來的鵝個頭會很大,而鵝肉會比較肥,肉質是不如散養鵝那么結實的。
養殖戶養的肉鵝,理論上講可以達到10斤一只。但是,養殖戶為了快速上市,一般都不會養這么大的。大多都是養到4到6斤,就會上市出售。
而養殖戶圈養起來為了下蛋的鵝,因為它的任務是下蛋,因此養殖戶會把它們一直養著,直到幾年后,過了鵝下蛋的高峰期,就會把鵝給處理掉。
這些蛋鵝,養殖時間是夠了,因此在個體重量方面會比別的鵝會大點,可以去到八斤以上。
其實,從食用的角度來說,散養的鵝,最好吃了,一般養得時間一兩年的散養鵝會非常好吃。而超過三年的鵝,那個湯很好喝。
肉鵝的話,因為養殖時間不會太長,一般來說,五斤左右的鵝肉是最好吃的。
大家覺得,農村里的鵝,可以長到多重呢?
優質答案2: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還真的不簡單,作為養了17年鵝,對全國的鵝品種大致有所了解的小農莊,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回答起來還是很復雜的。
為什么呢?
首先,我國的鵝的品種很多,按體型劃分,可以分為大型鵝、中型鵝和小型鵝。
獅頭鵝是我國唯一的一個大型鵝品種,產于我國廣東省的韓江下游一帶的饒平、澄海、潮安及汕頭一帶,數饒平最多。
這種鵝身材高大,威武如獅,成年公鵝體重平均可長到10-12公斤,母鵝可以達到9-10公斤。有資料記載,有的農戶最大可養到38斤。
我國的中型鵝品種比較多,廣東的馬崗鵝、四川的鋼鵝、四川白鵝、安徽的皖西白鵝和雁鵝、浙江的浙東白鵝、湖南的溆浦鵝等都屬于該類型的鵝,其成年公鵝體重一般在在5公斤以上,而成年母鵝平均體重一般在4公斤以上。
小型鵝的品種也比較多,江蘇的太湖鵝、東北的豁眼鵝、籽鵝、吉林白鵝、廣東的清遠鵝、陽江鵝、新疆的伊犁鵝、福建的長樂鵝等,都屬于小型鵝,小型鵝的特征就是成年公鵝的平均體重一般不超過5公斤,母鵝體重不超過4公斤。
其次,飼養條件的不同,可導致即便相同品種鵝的體重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
鵝的品種是一個方面,鵝的品種決定了,你的飼養條件再好,也不會有太過于懸殊的變化,比如豁眼鵝你養的再好,它永遠也趕不上獅頭鵝的重量,這就是品種間的差異。
但一個相同的品種,飼養的好壞,其成年鵝或是育肥商品鵝的出欄體重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說,同是四川白鵝,如果您養好了,70天較大的公鵝可以長到13斤,而養不好的話可能也只有7斤,差異就這么大。
第三,不同的季節,同品種的鵝的體重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冬天的鵝容易上膘,是一種御寒的需要,而夏天的鵝就不如冬天的鵝長的大,夏天因為天熱,鵝的消耗大,新陳代謝的速度也快,所以體重相對來說會輕一些。
綜上所述,養鵝體重的大小除了取決于品種和體型外,還和季節與飼養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飼養管理水平至關重要,飼養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養鵝能不能賺到錢,賺到多少錢或是虧損多少錢的關鍵的因素之一,所以,想從事養鵝,就必須先從了解鵝的習性開始,只有了解鵝的習性才能更好的養好鵝,從養鵝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植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