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飼養技術|馬好飼養嗎
1. 馬的飼養技術
正確的飼養管理作用表現在長遠的效應上,能使馬匹終生競賽更加經常喝有效,并減少疾病和受傷,運動生涯更加長久。
四肢病是運動馬的普遍問題,但調教和使用不當可能只是直接誘因,而營養和飼養不良才是根源,良好的飼養管理能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定時定量、少喂勤添,每次喂料時,應盡量在短時間內發到每匹馬,勿使馬急不可待的煩躁等待。
日糧體積小而營養濃度高,減少消化道容積和負擔,減輕多余體重,保持腹形良好,有利于劇烈運動。擴展資料:飼喂次數多傾向于日喂精料兩次,但若每日精料喂量超過3.5KG時,則增加為3次,各次時間間隔均勻為好。夜間間隔略長,為2-3小時,便于馬休息。
精料白天分開飼喂,粗飼料的1/2量留夜間一次飼喂。
如果是比賽用馬飼養,當日喂精料應減量,以日喂3次為例:若上午比賽,則清晨飼喂量為25%,中午喂40%,若下午比賽,則清晨喂40%,中午喂25%,傍晚喂35%。
賽前最后一次飼喂粗飼料減為1/2,甚至完全不給。
停止訓練和運動的馬,當日減少精料1/3,或白天減為1/2,代之以干草。
2. 馬好飼養嗎
馬還是挺好養的,馬長年基本上不會得什么病。
但馬也需要驅蟲,因為食草難免有寄生蟲卵的食入,所以在春秋驅兩次蟲就可以了。
馬繁殖力強,一年一窩成活率高。小馬駒只要不畸形奶水夠吃基本都能成活。
養馬成本低,飼養簡單,備草料壓力小。
而且抗病力強,環境適能力、生存應能力強,雜病少懶人養殖的首選。
所以好多年輕人 都喜騎著馬,放牧著大群的駿馬英俊瀟灑。馳騁在無盡草原的馬群場景非常壯觀 奔馳的駿馬更加震撼。
3. 馬的養殖技術與繁殖
進入發情期的公馬與母馬會進行交配,母馬成功受孕后會出現妊娠反應,此時經過340天左右便可生產,剛產下的小馬其體長便可達到109厘米左右。公馬的配種年齡為3-4歲,母馬的配種年齡2.5-3歲,良好的種公馬可在7天內配種4-6次,種用價值較高的公馬可使用到20歲。馬的交配時間以4-6月份為宜,80-90%的母馬會在此時期受孕。
一、馬的繁殖過程
1、繁殖方式
(1)馬的繁殖方式為胎生,到了發情期公馬和母馬會進行交配,交配后若母馬在13-18內未再次發情,則表示成功受孕。
(2)母馬受孕后會出現妊娠反應,之后再經過340天左右就會產下小馬。
(3)小馬的體型較大,剛產下來體長即可達到109厘米左右。
2、初配年齡
(1)公馬年齡達到3-4歲才能配種,母馬年齡達到2.5-3歲即可配種,6-15歲為種馬繁殖能力最強的時期,且產下的后代具有良好品質。
(2)1匹公馬可以為20匹母馬進行配種,良好的種公馬1周可配種4-6次,種用價值較高的公馬可使用到20歲。
(3)4-6月份為馬的適宜交配時間,80-90%的母馬會在此時期受胎。
二、馬的種類
1、阿拉伯馬
(1)該品種體高144-152厘米左右,體重385-500公斤左右,其中母馬體高為141.1厘米左右,體長為147.6厘米左右,管圍約18.4厘米左右,胸圍約165.5厘米左右。
(2)鼻孔較大,面部正直或稍凹。前額短而寬,形狀呈楔形,眼睛較大且突起,眼間距較寬。
(3)耳朵短小豎直,背部短而直。四肢細長,肢勢端正,蹄質堅韌。
(4)尾巴靈活,有時與背齊高或稍高。主要毛色為灰色、騮色、黑色、栗色、棕色。
2、普氏野馬
(1)該品種體型健碩,體色棕黃(向腹部漸漸變為黃白色),體長大概為2.1米左右,體重大概為700斤左右,尾巴長度大概為0.9米左右。
(2)頭部較大且短鈍,脖頸部位較短且粗大,鬃毛較短且硬,逆生直立,顏色呈暗棕色。背部平坦,有明顯的深色背線,沿著脊柱從肩部往后延伸至尾部。
(3)嘴鈍,牙齒粗大,口鼻部位尖削,耳朵短而尖,額發較短。四肢短粗,腿內側的毛呈灰色,常有2-5條明顯的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
(4)蹄部較小,尾巴粗長,自尾基部開始長毛,下半部毛較長,上半部毛較短。
3、河曲馬
(1)公馬成年后,體長為143.56厘米(±4.77),體高為137.48厘米(±3.76),體重為395.61公斤(±33.43),胸圍為164.95厘米(±17.51),管圍為18.72厘米(±0.75)。
(2)母馬成年后,體長為141.15厘米(±6.6),體高為133.13厘米(±4.3),體重為379.74公斤(±37.8),胸圍為164.35厘米(±6.79),管圍為16.96厘米(±2.14)。
(3)該品種體大協調,體軀舒展,頭重稍長,無粗相,頭頸結合較好,頸肩結合稍差。耳長且尖,眼睛中等大小,鼻孔開張。
(4)顎凹較寬,唇厚緊湊,頸部略短,頸礎高低適中,頸向介于平頸、斜頸之間。腰背部寬廣平直,尻寬較好,長度中等。
(5)胸廓發育良好,腹部緊湊有彈力,大而不下垂。四肢基本端正,蹄偏大稍低,蹄質稍軟,少數個體有裂蹄情況。
(6)主要毛色為黑色、青色、栗色、騮色,鬃毛、鬣毛、尾毛較細且稀,多呈輕波浪狀彎曲。
4、蒙古馬
(1)該品種身體矮小,體重大概為267-370公斤左右,平均肩高大概為120-135厘米左右,其中母馬的體長為133.6厘米左右,胸圍為154.2厘米左右,管圍為17.4厘米左右,平均肩高為128.6厘米左右。
(2)該品種頭大額寬,頸腿較短,胸廓深長,關節和肌腱較發達,四肢堅實有力。
(3)被毛濃密,皮厚毛粗,毛色多為騮色、兔褐色、青色。
(4)該品種夏季可忍耐酷暑蚊蟲,冬季可忍耐-40℃的低溫。
5、大宛馬(汗血寶馬、阿哈爾捷金馬)
(1)該品種是世界上僅存的純種馬之一,其他純種馬還有英國馬、阿拉伯馬。
(2)體高大概為150厘米左右,頭細頸高,皮薄毛細,四肢修長,體型飽滿優美。
(3)身體呈管狀,肩部較長,弧度良好,胸部較窄,背部較長,肋骨架較淺。
(4)后驅強健有力,臀部肌肉發達。耆甲高長,肌肉發達,毛皮較薄且具有光澤。
6、哈薩克馬
(1)公馬成年后體長大概為1.44米左右,體高大概為1.4米左右,胸圍大概為1.67米左右;母馬成年后體長大概為1.39米左右,體高大概為1.34米左右,胸圍大概為1.62米左右,平均體重為700斤左右。
(2)該品種的頭部略長且較粗重,大小中等,下顎發達,顎凹寬度適中。頸部粗重,長短適中或略長,頸肩結構良好,多為正頸、水平頸。
(3)肩部適中或稍直,背腰平直,胸部發育良好,腹部圓大,尻寬而斜。
(4)體型勻稱粗重,骨骼粗實,皮厚毛密。四肢結實,后肢多見刀狀肢勢,蹄部中等大小,蹄質堅實。
(5)主要毛色為栗毛、黑毛、騮毛、青毛,其中栗毛占比為23.24%,黑毛占比為20.33%,騮毛占比為53.11%,青毛占比為2.7%。
本文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或網友轉載),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4. 馬的養殖技術
養殖馬匹需要先建立馬場,馬場內設馬廄。馬廄地面要平坦防滑,多用水泥建造,有一定的采光性,同時也要注意避雨和通風。
日常飼養中,根據其年齡選擇飼料,馬駒要喂養燕麥,每日3-4次。兩周后開始喂養鮮草,一個月后即可喂養草料。另外要注意環境衛生,定期給馬清洗。
5. 馬的飼養技術有哪些
馬是特別好養殖的一種動物。因為它的食物是多樣化的,羊吃的東西他也能吃。他也能吃谷子。他和駱駝一樣,也能吃牧草。甚至是我們地里的玉米桿兒,他也是可以吃的。毛豆桿他也是可以吃的。甚至是每次用磨出面粉之后的殘余物,它也是可以吃的。這是苜蓿,它也是可以吃的。但是建議一般的都是讓她吃苜蓿和牧草或者是青草,因為這樣更健康。
那對自己的吃的是不挑的,但是我們飼養的時候也是要用心的。母馬和公馬飼養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因為母馬飼養的前期是不需要給它養肥了,而公馬是需要的。老肥公馬是以便于之后的配種。其實也可以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來給他們配種,因為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生產小馬的機會。
我們也要學會幫忙建造馬棚,對于馬來說,馬棚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他可以在里面休息。建馬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加強對冬天的保暖的工作。冬天的時候,馬就不需要去戶外吃東西了,因為戶外太冷了。所以我們從夏天和秋天的時候就開始給馬準備干糧了。在冬天也是蠻容易生病的一個季節。我們要注意把自身的變化,出現疾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第一時間的發現,并且去幫助他們治療。
那也是需要喝水的動物。我的每一天需要喝兩次水。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在馬槽里。放入水之后,有時候馬喝不完會結冰。我們要注意把這些結冰的水給清理出去。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適當的來給它喂養一些飼料,來提高它的健康。在冬天晴朗的日子,我們還是可以把馬放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因為馬也是需要新鮮的空氣來供養的。
對于人們來說是可以訓練也是不可以訓練的,如果你只是為了賣馬賺錢,你就可以不訓練你的馬,如果你是為了給專業的人士提供馬匹,這些馬就是需要訓練的。馬的渾身都是寶,馬皮,馬肉都可以用來供人們使用。馬也是人類的好伙伴。在我們放馬的時候可以一整群一整群的放,因為馬是比較合群的。他是不會跑丟的。
6. 馬的飼養管理繁殖技術
在配種方法上,無特殊要求。除直接本交外,亦可利用鮮精或凍精進行人工授精。而提高配驢騾受胎率的關鍵,在于通過直檢,準確掌握卵泡的發育規律和排卵時間,選擇配種適期,盡量縮短配種或輸精與排卵之間的時間差,使精子和卵子盡快地相遇。此外,據各地經驗證明,下列技術措施,對提高驢騾受胎率有一定效果。
(一)多馬混精 利用兩匹以上種公馬的混合精液,給發情母驢輸精,以增強卵子對精子的選擇和授精機會。
(二)馬、驢混精 給馬精液中混入經過濾后的驢精液的精清,或加入經殺死精子后的驢的精液。方法是加溫驢的精液,鏡檢精子全部死亡。混精的目的是利用驢精液中的激素和酶的作用,來提高馬精子的授精能力。
(三)產后熱配(配血駒) 母驢產后8 ~ 12 天發情,12 ~ 14 天排卵,此時不僅同種相配容易受胎,異種相配也容易受胎,所以配驢騾應抓緊熱配。由于母驢產后哺乳,其外觀發情征狀一般不夠明顯,須通過直檢確定輸精或配種適期。有的母驢每次產駒后,發情和排卵的時間恒定。驢主應予熟記。
(四)洗子宮 經驗證明,沖洗配種母驢子宮,可促進受精。但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沖洗時間。通常有以下3 種沖洗方法。
1 .配種前洗子宮 配前洗的目的是刺激卵泡發育,清除子宮內異物,中和子宮和陰道的酸性。即用40 ℃ ~50 ℃ 的1 % 氯化鈉溶液1500 毫升,裝入吊桶,按常規消毒步驟,將膠管送入子宮內沖洗。每天1 ~ 2 次。
2 .多次輸精后洗子宮 因氣候變化或性機能紊亂,雖經多次輸精,卻不能正常排卵,致使殘存在子宮內的精液產生精子毒素。通過沖洗子宮,可改善子宮受精條件。
3 .輸精后洗子宮當卵巢的卵泡已經成熟,接近排卵時,發現子宮有輕度炎癥,可于輸精后一個半小時后洗子宮即將40 ℃~41 ℃ 的1 %氯化鈉溶液1000~1500 毫升,灌入子宮內沖洗,待洗液排凈后,再向子宮注入青、鏈霉素。
4 .利用激素處理配種前,對于某些發情排卵不正常的母驢,可使用促性腺激素、三合素等,促進卵泡發育,加速排卵。
四、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懷騾母驢的飼養,防止產前不食癥。做好接產和難產的助產工作。預防騾駒溶血病的發生
7. 馬飼養管理的關鍵技術
一、多曬太陽多長肉
把南北走向,東西通道,改成東西走向,南北通道的圈舍,而且窗戶要改成兩邊全透明的玻璃窗,以利于陽光的照射。這是因為南北走向的圈舍在冬天時,北邊的牛曬的太陽多,所吸收的熱量就高,平均日增重1.5千克左右。而南邊的牛曬的太陽少,吸收的熱量少,這就需要消耗自身的熱量來保溫,平均日增重只有1.3千克左右。比北邊的牛少了0.2千克左右,而這0.2千克左右的重量卻要消耗3千克左右的飼料,這就等于南邊的每一頭牛平均每天要浪費大約3千克的飼料。
而改成東西走向,南北通道后。上午時,陽光由西向東曬一遍,到下午時,陽光由西向東再曬一遍。這樣東西兩邊的牛吸收的熱量比較均勻,而且曬的時間長。這就是多曬太陽多長肉的原因。
牛羊養殖技術分享:這三個養殖方法助你輕松養好牛和羊
二、健康從牛犢捉起
大家都知道小牛犢的腸胃功能還不完善,機體抵抗能力比較弱,極容易發生腹瀉。那么要如何來防治小牛犢容易腹瀉的問題呢?除了吃奶外,每天補充益生菌沖劑,則能維持小牛犢體內的菌群平衡,保持體內益生菌的優勢地位,腹瀉也就相應的減少了。
小牛犢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在吃母乳的同時,給它補充一些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食品,有利于幫助它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統,減少疾病發生。在小牛犢出生5天后,每天早中晚各補喂100ml益生菌沖劑和嬰幼兒營養飲液,一個月后,小牛犢長結實后,改為每3天喂一次,60天斷奶后停喂。這樣可促進小牛犢的生長發育,增加機體抵抗力。
小牛犢在出生到斷奶的60天里,吸吮著母乳,喝著嬰幼兒營養食品,還有干草精料的伴隨。讓小牛犢安全的渡過了它們最脆弱的時期,為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睡得好才能長的好
牛睡得好不好,最關鍵的是它睡覺的地方舒不舒服,環境好不好。想要牛長的好,最好給它一張舒適軟柔的床。把墊草做床改成用鋸沫麥麩做床,按20:1的比例平鋪在牛舍里,堆高15~20厘米,可徹底清除牛糞尿的污染。使牛舍保持清潔干凈,空氣無異味。這是因為麥麩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分解牛糞。鋸沫的吸水量大,可鎖住水分。而微生物發酵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鋸沫吸收了牛的尿液后,就為微生物提供了一個發酵的溫床,這樣就慢慢地把尿液耗干凈了。而微生物的增多也加快了牛糞的分解,一般只需兩三天牛糞就會被逐漸分解變小,五天后就會完全被分解掉。
牛羊養殖技術分享:這三個養殖方法助你輕松養好牛和羊
另外,牛趴臥時,差不多所有的重量都壓在前腿上。如果它臥的地方不夠柔軟,則很容易造成膝蓋的受傷,長此以往,輕則膝蓋脫毛,重則脫皮變紅形成肢蹄病。所以為牛換張鋸沫麥麩做的床很有必要。
8. 馬的飼養方法及壽命
馬毛色復雜,有騮、栗、青、黑等。其性溫馴而敏捷,多在春夏發情,性周期為21~22天,發情持續3~7天。三四歲開始配種,妊娠期為十一個月,每胎產駒一頭。馬壽命約30年牛的壽命是20~30年,其生長期為4年。普通的羊平均壽命在12歲左右
9. 馬的飼養方法
第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定需要有養馬的經驗,起碼都得有養殖的經驗,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如果沒有經驗的話,那就不會養,也不知道該要怎么去養。然后第二點就是飼養的場地了,在農村里面,場地還是比較好選擇的,在家里或者是園子里都是可以的,只需要用破土房來將園子圍起來就行,但是場地盡量大一點,讓它們能夠自由的活動。這種破土房在農村里現在一般都是沒有人住的,所以剛好能夠二次利用。在養殖的場地還需要購買一些木板、鍘草機、粉碎機等物品。
然后就是開始建立場地了,先要打立柱,用木板將場地都圈起來,或者是立柱并加上鐵絲網,也就是說先要弄一個圍欄。然后就是在給馬喂養飼料的地方,用油桶來做一個食槽。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選馬了,在農村里小規模養殖,四十匹馬就夠了,這其中要有十匹母馬,兩匹公馬,十匹小馬,以及十匹懷孕了的馬。這些馬需要十個一分為二的油桶作為食槽,將食槽掛在圍欄的木樁上,離地面有八十厘米的距離就行。
之后就需要準備好馬的飼料了,一般選擇玉米秸稈,這種東西是馬比較愿意吃的,除此以外還需要弄一些玉米和少許的飼料就行了。像這種玉米秸稈在農村里面是四處可見的,只要種了地的人家里,都會有這些東西,而這些對農民來說并沒有什么用處,頂多也就是帶回家去生火做飯,所以這種東西作為飼料可以說就是零成本了。四十匹馬需要的量,大概要用五個人來拉秸稈回家的,秸稈弄回去之后,用鍘草機將它們給切碎,然后再去購買育肥飼料,一匹馬一袋,至于玉米就需要一萬斤左右了。
10. 馬的飼養管理和技術
馬還是很好養的,我們小時候農村家家養馬。養馬要給它弄個寬敞的房間,馬棚最好。馬可以群養屬于群居動物。喂食方面玉米面,麥康,夏天給它割草吃。入冬前準備好草料,北方可以用玉米桿。每天保證玉米面喂養可以加膘。光喂草料會很廋。馬一般一年生一個崽,而且生育能力不如牛。如果想養馬賺錢還是不太建議。
11. 馬的飼養技術視頻
吃的,經常看見短視頻有人發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