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魚系統|高效養魚系統設備
1. 高效養魚系統設備
觀賞魚要的設備有:
魚缸.魚缸座或者放魚缸的茶幾.溫度計.換氣設備.換水設備.鵝卵石或砂.草(可以是人造的).魚勺(用來捉魚的).刷子.專用抹布.鏟子.
室內養魚技術:
一、保持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潔凈就。家庭養金魚用水自來水比較方便。但是,由于自來水在凈化過程中,加入了漂白粉等對金魚有害的化學藥物,所以在換水時應將氯氣去除,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自來水曝氣處理24小時以上,使氯氣揮發水質轉化成為“熟水”。
二、保持水溫。魚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攝氏0℃~39℃的水中都能生存。但是,水溫的突變是引起魚生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給金魚換水時,應當特別注意水溫,溫差不能超過3℃。
特別注意的是剛從魚店買回來的魚,應將塑料袋浸泡在魚缸的水中,靜置10~20分鐘后,讓袋內外水溫達到一致時,再把魚輕輕地放入魚缸中,這樣好使魚逐漸適應新的環境。
三、增強溶解氧。室內飼養魚用水要求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對魚的呼吸關系很大,若含氧量少,魚就感覺不適,嚴重時,出現浮頭甚至有窒息死亡的危險。魚缸內最好能設置增氧機或過濾泵,這樣不僅可促進金魚的食欲,而且可保持水的清新,防止水質敗壞,使金魚增強體質,減少魚病發生,加快生長發育。
四、注意放養密度。家庭用魚缸飼養魚的密度應根據魚缸的大小、魚的品種、魚體大小以及季節溫度等情況靈活掌握,其原則是寧疏勿密。這樣養出的魚,體質健壯,風姿常在。如果太密,則會浮頭、缺氧,甚至發病或死亡。一般說,在一個60cm長、30cm寬、35cm高的水族箱內,可放養2齡魚5~6尾。如水族箱內安裝了增氧機或過濾泵,則放養密度可提高1~2倍。
五、每天需換水。家庭飼養魚用水體一般不大,水質與水環境及易變化。在炎熱的夏、秋季節,每天應排污一次,并部分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水體的1/3~1/4,每隔3~4天全部換水,并洗刷和消毒魚缸。
2. 高科技養魚設備
不成熟。
這表明其中的技術、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難點。據報道,養殖的能耗問題、高密度養殖的污染處理問題,都嚴重制約著工廠化養魚的發展。舉個例子,在工廠化養豬的時候,人們不用為豬的呼吸而操心,技術控制的彈性余地大,但工廠化的高密度養魚,分分秒秒都要留意水體的含氧量,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餌和魚糞,隨時需要清理,一個環節出差錯,虧損就在所難免。
3. 新型養魚設備
1、生物飼料養魚。應用光合細菌,把農作物秸稈(如麥稈、稻草、玉米稈、花生殼等)生產成魚生物飼料,其制作方法是:先將作物秸稈粉碎,把秸稈粉放進發酵池內,加入秸稈粉重量80%的水,1%的糖化酶、1%的復合酶,0.5%的活酵母,1%的氯化鈉,0.5%的乳酸,充分攪拌均勻,然后接入3%的光合細菌,在15-35℃溫度下培養2天時間。料層長滿白色菌絲發出香味即得高效魚生物飼料,可制成顆粒烘干貯存。
2、肥力高養魚。生物復合菌肥“水產型”肥力高是一種對人畜無毒無害的新型肥料,用它代替碳銨肥養魚,能促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從根本上防止夏秋“泛塘”發生。每月每畝僅需施用肥力高0.7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投入不足20元可獲利百余元,投入產出比高達1:6.2,效益十分顯著。
3、草粉雞糞喂魚。將豆類、花生、玉米、油菜等作物秸稈或野草曬干打粉后,與雞糞混合發酵而成的優質餌料,用之喂魚可降低成本40%左右。其方法是:用2.5公斤規格的塑料壺,先將入發酵劑,紅糖各100克,然后倒入溫水(15-30℃為宜),直到裝滿整個塑料壺,蓋緊封口,放置12-24小時,即成發酵母液;然后取干雞糞30%,秸稈草粉40%,菜籽餅或棉籽餅10%、玉米粉20%混勻后,取混合干料50公斤,攤在地面上,再將40-60公斤的清水和2.5公斤母液一起混合,倒入干料中并充分拌勻。然后,將拌勻料裝入能密封的水泥池、缸、塑料袋等容器中,壓實、密封不透氣,冬天8-10天,夏天3-5天,有曲香、酸香味時,說明發酵完畢,即可取之喂魚。
4、鈣鮮磷肥發酵喂魚。鈣鎂磷肥是養魚中的常用肥,但其特點是不溶于水,而不少養魚戶都是將鈣鎂磷肥直接對水潑池,即不能迅速培肥水質,又造成了浪費,若發酵后施入魚池,則肥水效果大不一樣。可用每100公斤肥加200-250公斤畜禽糞水,150公斤菜園肥泡泥,充分拌勻,堆成塔形,表面用鐵鏟背面或木板拍緊,最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堆漚20天后,絕大部分鈣鎂磷就會被溶解轉化,即可開堆施用。每畝每隔15天施30公斤發酵肥,3-5天后浮游生物就會大量繁殖,池水呈現綠色或褐綠色,效果十分理想。在同等條件下,施用發酵肥比直接潑灑每畝可增產100公斤左右,并降低成本200元以上。
5、谷殼堆肥養魚。農村各地稻殼資源十分豐富,如能用谷殼制造堆肥養魚,既能避免焚燒處理帶來環境污染,又開辟了養魚新肥源,大大節省餌料。可選擇魚塘附近平坦處為堆肥場所,按谷殼500公斤,豬牛糞300公斤,人糞尿100公斤和水800公斤比例混合,邊拌邊堆,拌一批堆一批,直到堆成高2米,寬5-6米的長方形大堆,澆透水后,在堆的表面覆蓋5-6厘米厚的細土或污泥封好。一般堆肥5-10天的即可施入魚塘培肥水質增殖餌料,作追肥施用效果最佳
4. 養魚全套設備
羊絨設備有多種多樣,可以拿玻璃,也可以拿PP板進行焊成一個箱子,然后裝上氧氣雞放水放魚就可以了。
5. 全自動養魚系統
以色列的水產養殖開始于1927年的鯉魚進口;1937年-1939年,以色列沿海開始了規模化養殖鯉魚;在1948年,以色列水產養殖的產量已經占到魚類消費品總量的71.4%——也就是說,從海洋和湖泊中捕撈的所有魚類只占到28.6%的比重。這一時期,以色列的池塘養殖總面積增加到了1400公頃。
第二階段:半封閉循環水養魚
這種模式指的是通過搭建棚頂,在室內的水泥池或簡易塑料池中進行的流水養殖模式。
混凝土水泥池具有堅固耐久、使用壽命長的優點。這種系統借助增氧管道和生物濾池調節水質,養殖產量提高了400%,從原先露天池塘的0.5kg/m3增加到了20kg/m3。
此外,為了節省成本,以色列也采用了防水的塑料材質作為養魚池,具有簡單輕便、易拆裝、易轉移的優點。別看塑料池養殖空間不大,但是有供氧系統的加持,同樣可以實現高密度養殖。
▲▲不同材質的塑料養殖池
第三階段: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全封閉)
這是以色列目前水產養殖的最高科技成果,其核心工藝是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高效的過濾器、全自動滾筒微濾機、實時水質監測、自動投餌等先進的養殖設備實現循環水養殖。
6. 全自動化養魚設備
養鵪鶉的話就是說利潤還是可以的,就是說3萬的話,這個規模的話算是不小了。一直安全的話都是說一年的話都是利潤的話,大概在20多塊的樣子。
7. 家庭養魚設備
魚缸養魚設備,若是裸缸上濾,一個是抽水泵,一個是過濾盒,抽水泵可以直接擺放在魚缸一個角落里,把吸盤抓緊缸底就可以了,另一個是過濾盒,選擇過濾盒最好大一些,把過濾器材放入過濾盒,過濾器材擺放順序最上面要擺放過濾棉,過濾棉—過濾毯—生化棉—陶瓷環等等,弄好以后就可以養水養魚了
8. 高效養魚系統設備有哪些
答:養魚需要魚缸,吸氧泵,過濾棉,刷泵的小刷子。
9. 高效養魚技術
石斑魚為鮨科石斑魚屬魚類,肉質細嫩潔白,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兼具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有著很好的養殖價值。那么,石斑魚怎么養好?現將石斑魚的高效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養殖條件
網箱養殖石斑魚除了需要選擇水質良好、天然餌料豐富的水域外,還需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和生態條件,應著重考慮水流、水深、底質、網箱離岸距離、風浪、風向及交通條件等。水質清新,海水鹽度相對較穩定,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水流暢通但風浪不大,最好在西北方位有高地作屏障,箱內流速在0.3米-0.5米/秒;養殖區水位在大潮線下水深5米以上,使網底不與海底相觸,底質最好為砂質底;選擇未污染或污染較輕、自凈能力較強海區養殖;海陸交通應方便,便于苗種和飼料及產品的運輸。
二、苗種來源
每年的6月-10月間,在河口有大量魚苗,這是石斑魚魚苗的主要來源。目前石斑魚人工繁殖的技術尚未穩定,國內主要有龍膽石斑、青石斑魚等獲得育苗成功,但數量小且不穩定,臺灣石斑魚育苗技術較成熟。
三、苗種放養
1.選苗:購進石斑魚苗種時體型最好大小一致,因為石斑魚是兼具殘食性和領域性的魚類。要求魚體完整、體色鮮艷、無外傷、攝食情況良好,魚苗的胸鰭及背鰭完全張開,健康有活力。
2.消毒:魚種在放養前應進行魚體消毒,消毒魚種在苗種到達場地4小時后方可進行。
3.放養:通常用活水將魚種放入預先裝配好的網箱放養地點,再將魚種按預先定好的放養計劃,直接放魚入網。放入箱網的魚種必須是體格健壯、規格均勻的優良魚種。
四、養殖密度
石斑魚在養殖期間,可進行分級飼養管理,所以魚苗的放養密度可提高,放養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體3公斤-3公斤苗種,即3米 3米 3米的網箱放養100千克苗種(2厘米-3厘米長的苗種2000尾),若體長超過20厘米,只需最后一次進行分養,3米 3米 3米的網箱放養300尾-500尾即可。
五、飼料投喂
1.投喂鮮雜魚飼料:以小雜魚為主要餌料,但一定要保證小雜魚的質量和鮮度,飼養過程中,隨魚類不同生長階段、體重和水溫及季節變化等適當調整日投餌率,并決定日投餌次數和投餌時間。投餌量約為魚體重的6%-8%。
2.鮮雜魚與配合飼料混合投喂:目前都以投喂小雜魚養殖,隨著海水魚養殖的不斷發展,小雜魚資源量難以滿足發展的需求。通過近年的嘗試,已有部分飼料廠開始生產銷售石斑魚配合飼料,建議可同小雜魚一塊混合投喂。
3.投喂時間:據研究,石斑魚的生長與投餌頻率有關。石斑魚食餌的排空時間大約為36小時,間隔48小時投喂可大大提高攝入量與餌料的利用率。生產實踐表明每兩天投餌一次,石斑魚生長快、凈產量高、成活率高、餌料系數低,投餌時間一般安排在早晨6點-7點或下午6點-7點太陽下山前。
′
六、飼養管理
1.篩選分養:不論魚苗或成魚的養殖,必須定期進行篩選分池飼養,避免互相殘殺或是強者飽食、弱者受餓而使成長不佳的情況發生,減少無謂的損失。
2.注意溶解氧:缺氧是導致養殖期間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養殖場的海水水深應較深,并配備增氧措施。
3.定期消毒管理:放養之前必須讓網衣曝曬,魚苗必須消毒,高溫期每半個月每千克魚體重定期添加0.47克大蒜素或0.5克大蒜頭,連續6次,同時加入適量食鹽。
4.準確投餌:要減少自身污染,在平時的投餌中,應注意計算投餌量和觀察石斑魚攝食情況,盡量減少餌料的浪費。
5.清除海藻:必須定期清除網上海藻,保證水流暢通,可混養藍子魚等雜魚清除網上海藻。
6.避免驚動:盡量不要干擾魚池,以免池魚發生驚慌而產生休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