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喉太陽鳥習性,|綠喉太陽鳥價格
1 綠喉太陽鳥簡介
綠喉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nipalensis):共有9個亞種。小型鳥類,雄鳥體長13-15厘米、雌鳥10-12厘米。雄鳥前額至后頸、頦和喉輝綠色,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兩肩、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暗綠色,中央尾羽延長。胸黃色而雜有細的紅色縱紋,其余下體黃綠色。雌鳥上體橄欖綠色、頦、喉淡灰綠色,其余下體淡黃色。
棲息于海拔1500-2600米常綠或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溝谷闊葉林和熱帶雨林。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成分散的小群,多在花朵盛開的樹上活動和覓食。主要以花蜜為食,也吃昆蟲。
分布于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印度、越南、泰國、老撾等地。
2 綠喉太陽鳥價格
綠喉太陽鳥市面上很少見,所以價格不詳
雄鳥前額至后頸、耳后塊斑、頦、喉綠色而具金屬光澤,眼先、頰、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肩和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尾上覆羽暗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中央尾羽延長,顏色與尾上覆羽相同,但先端黑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稍較淺淡。兩翅暗褐色,翅表面橄欖綠色。胸鮮黃色而雜有不明顯的火紅色細紋,下腹、后脅和尾下覆羽黃沾綠色或橄欖黃色,尾下覆羽較黃。
雌鳥上體橄欖綠色。頭頂羽毛中央有被遮蓋住的暗褐色斑,頭側灰褐色微沾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染黃色,中央尾羽不延長,淺褐色沾橄欖黃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淡褐色,外側4對尾羽內翎具白色端斑,越往外側端斑越大。兩翅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黃色。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頦、喉、頸側和上胸淡灰綠色或橄欖灰色,到腹逐漸變為橄欖黃色,到尾下覆羽變為鮮黃色,翅下覆羽白色微沾黃色。
3 綠喉太陽鳥飼養方法
綠喉太陽鳥食性:主要以花蜜為食,也吃昆蟲。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成分散的小群,多在花朵盛開的樹上活動和覓食。
繁殖期4-6月間。營巢于常綠闊葉林中,巢呈梨形或卵圓形,主要由棉花絨、植物纖維、細根等構成。每窩產卵2-3枚,卵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0-17.3毫米×10.9-13.0毫米。
綠喉太陽鳥在中國種群數量不豐富。
小型鳥類,體長♂13-15cm,♀10-12cm。雄鳥前額至后頸、頦和喉輝綠色,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兩肩、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暗綠色,中央尾羽延長。胸黃色而雜有細的紅色縱紋,其余下體黃綠色。雌鳥上體橄欖綠色、頦、喉淡灰綠色,其余下體淡黃色。
4 綠喉太陽鳥產地
綠喉太陽鳥,所屬動物界,屬于太陽鳥類一種,在中國種群數量不豐富。綠喉太陽鳥全長約140毫米。雄鳥自前額至后頸以及頦和喉等均呈金屬綠色。棲于海拔1500-2600米間的闊葉林、混交林、溝谷闊葉林以至山間竹林或耕地附近的樹從間。食花蜜和昆蟲。分布于西藏、四川和云南。
雄鳥前額至后頸、耳后塊斑、頦、喉綠色而具金屬光澤,眼先、頰、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肩和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尾上覆羽暗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中央尾羽延長,顏色與尾上覆羽相同,但先端黑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稍較淺淡。兩翅暗褐色,翅表面橄欖綠色。胸鮮黃色而雜有不明顯的火紅色細紋,下腹、后脅和尾下覆羽黃沾綠色或橄欖黃色,尾下覆羽較黃。雌鳥上體橄欖綠色。頭頂羽毛中央有被遮蓋住的暗褐色斑,頭側灰褐色微沾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染黃色,中央尾羽不延長,淺褐色沾橄欖黃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淡褐色,外側4對尾羽內翎具白色端斑,越往外側端斑越大。兩翅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黃色。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頦、喉、頸側和上胸淡灰綠色或橄欖灰色,到腹逐漸變為橄欖黃色,到尾下覆羽變為鮮黃色,翅下覆羽白色微沾黃色。虹膜暗褐至紅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或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