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養魚密度計算方法|魚塘養魚密度計算方法圖片
1. 魚塘養魚密度計算方法圖片
放養密度:合理的放養密度(或放養量),可以保證在適宜的飼養期間內飼養出達到預期食用魚或魚種規格。放養 密度(放養量)可以放養品種的尾數和重量兩種方式表達。在生產中確定放養密度的方式有經驗法和計算法兩種。 ??
經驗法是指根據往年該池塘所養該種魚的成活率和實際養成規格來確定今年的放養密度及規格,若去年的養成規格 較小今年應減少放養密度;反之應提高放養密度。 ??
計算法:一般池塘,如不考慮魚種重量可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放養量。每畝魚種放養量=估計每畝毛產量/(計劃成 魚規格×估計成活率)魚種放養規格(千克/尾)=計劃成魚規格(千克/尾)/估計增重倍數根 ??
據我省現有養殖水平,一般成魚池塘畝產量為300~400千克,精養池塘畝產量500~600千克。以飼養草魚、鯉魚食用魚 約8個月為例,規格草魚種(50克以上/尾)的成活率75~80%增重倍數7~10倍;鯉魚(50克以上/尾)的成活率92~95% ,增重倍數6~7倍。鰱、鳙的成活率95%左右,增重倍數5~7倍。
2. 魚池養魚密度計算方法
魚的放養密度,是養魚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想要成功獲得預期的養殖效果,需要提前明確好。主要涉及這兩大問題:放養的魚多大規格,一畝魚塘可放養多少尾?
以前養魚,憑借經驗判斷密度
在以前,養殖戶主要是根據經驗來判斷養魚的密度。比如養殖鯉魚,今年投放50克/尾的規格,投放1000尾,出塘之后的商品鯉魚規格小了,不到1斤/尾。那么,下一次養殖,投放的密度則應該降低。如果出塘之后的商品鯉魚規格過大,4斤/尾。那么,下一次養殖,投放的密度則應該提高。
這個經驗判斷法,只有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才能夠判斷出相對準確的密度。而對于養魚新手來說,明顯不適用。所以,建議采取更為科學的密度確定方法,即計算法。
現在養魚,密度可通過科學計算確定
計算魚塘養魚的密度,一定要明確這兩個計算公式。
第一個計算公式:一畝魚塘魚種放養量=估計的每畝毛產量/(計劃成魚規格x估計成活率)
第二個計算公式:魚種放養的規格(kg/尾)=計劃成魚的規格(kg/尾)/估計的增重倍數。
那么,如何利用這兩個公式來計算出養魚的密度呢?
首先,要懂得一些基礎數據:草魚成活率75%~80%,增重倍數7~10倍。鯉魚成活率92%~95%,增重倍數6~7倍。鰱魚和鳙魚成活率均在95%,增重倍數5~7倍。
其次,以養殖一畝草魚為例分析放養密度多少適合?草魚的放養量=500斤/(1kg/尾x75%)=375尾。草魚放養的規格=1kg/尾/7=0.14kg/尾=140克/尾。
也就是說,養殖一畝草魚投入規格為140克/尾的草魚苗,一共375尾,到出塘的時候,達到成魚規格1kg/尾,一共可以帶來產量500斤左右。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于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3. 魚塘養魚密度計算方法圖片大全
魚塘養魚密度主要按每平方達到多少尾魚來計算,大面積以每畝達多少尾魚來算密度。
4. 如何計算魚塘里魚的密度
養殖密度配比為1平方米水8條魚,空間,氧氣充足。
5. 魚養殖密度怎么算
魚缸養魚遵循密度如下:
每2.5厘米長的海水魚,需要300平方厘米的水面面積;冷水性淡水魚需要190平方厘米;而熱帶性淡水魚則需要75平方厘米。
一個長60厘米,寬30厘米的缸,水面是1800平方厘米,那么可以養15厘米的海水魚,23厘米的冷水性淡水魚,60厘米的熱帶淡水魚。再以這60厘米的熱帶淡水魚為例,可以是4條15厘米的魚,也可以是10條6厘米的魚,但超過這個總長度的魚量,必然是生存在一個不那么舒服的環境,健康度自然將受到考驗。
6. 魚的放養密度計算
放養密度:合理的放養密度(或放養量),可以保證在適宜的飼養期間內飼養出達到預期食用魚或魚種規格。放養 密度(放養量)可以放養品種的尾數和重量兩種方式表達。在生產中確定放養密度的方式有經驗法和計算法兩種。 ??
經驗法是指根據往年該池塘所養該種魚的成活率和實際養成規格來確定今年的放養密度及規格,若去年的養成規格 較小今年應減少放養密度;反之應提高放養密度。 ??
計算法:一般池塘,如不考慮魚種重量可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放養量。每畝魚種放養量=估計每畝毛產量/(計劃成 魚規格×估計成活率)魚種放養規格(千克/尾)=計劃成魚規格(千克/尾)/估計增重倍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