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的祖先長什么樣 ?熊貓的外形長什么樣
熊貓的祖先長什么樣子,大熊貓的祖先是不是食肉動物,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大熊貓的的祖先一定是食肉動物。因為在中國古代,大熊貓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帝的,所以,它們的祖先一定是食肉動物。但是,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因為在在中國古代,大熊貓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帝的,所以,它們的祖先一定是食肉動物。
一:熊貓的祖先長什么樣子
??關于大熊貓的祖先是什么,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 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斯密森尼安博物館的奧布賴恩博士等就大熊貓和其他動物之間的50多種酶和血清蛋白質等分子級的特征進行了分析比較,從各種結果中求得了大熊貓的血緣關系。得到的系統圖全部一致,系統圖指示浣熊科和熊科在4,000萬年——7,000萬年以前開始分開,而大熊貓是在距今1,500萬年——2,500萬年以前開始從熊科中分化出來。二:熊貓的祖先長什么樣子視頻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
始熊貓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現在的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后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F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嶺大熊貓已被認定為是大熊貓的一個亞種。據已發現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國云南祿豐等地的熱帶潮濕森林的邊緣,就生活著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個體猶如一只較肥胖的狐貍。距今400萬年前的被稱為“始熊貓”的化石是在云南元謀發現的。地質時代屬上新世末〔23〕。如果“始熊貓”被認為是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只大熊貓,則大熊貓比中國土地上人類出現還要早。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濕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滅絕。而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型只有現生大熊貓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為大熊貓的小種(ailuropoda
micrta)。從大熊貓小種的化石牙齒推測,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這些小型大熊貓又經歷了約200萬年,開始向亞熱帶潮濕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貓廣泛分布于云南、廣西和四川。以后大熊貓進一步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ailuropoda
wulishansis)的體型僅比現生大熊貓小約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貓巴氏亞種(ailuropoda
daconi)的體型又普遍的比現生大熊貓大約1/8,而且依賴竹子為生。
在整個更新世,化石亞種大熊貓分布相當廣泛,幾乎遍布中國東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臺灣島及緬甸、越南、泰國北部。當時的大熊貓與劍齒虎、劍齒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構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嶺及其以南山脈出現大面積冰川等自然環境的劇烈變化,特別是在距今約1萬8千年前的第四紀冰期之后,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衰落,大部分動物滅絕,僅留下無數化石表明它們曾經存在。北方的大熊貓絕跡,南方的大熊貓分布區也驟然縮小,進入歷史的衰退期。大約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約8~9百萬年時,始熊貓開始在地球上出現。隨后,在更新世早期,開始出現大熊貓小種,其化石發現于廣西柳城、廣東羅定、四川巫山縣、陜西洋縣和云南元謀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貓發展到全盛時期,大熊貓巴氏亞種出現,并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華南、華中、華北和西北十六個省市――北京周口店、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云南以及國外越南和緬甸北部。
在動物進化史上,大熊貓是佼佼者,在生存競爭中,大熊貓是成功者。
三:熊貓的祖先長什么樣給我看一下插圖
大熊貓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現在的大熊貓體態憨厚,是一種雜食性的生物,最喜歡吃的就是竹子。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是有祖先的,那么大熊貓的祖先又是什么呢?
阪泉之戰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就是這樣呆萌可愛的大熊貓原來竟然會是蚩尤的坐騎。上圖是關于阪泉之戰資料的圖片,大家可以看到,紅色的圓圈所圈起來的東西不是咱可愛的大熊貓嗎?怪不得大熊貓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食鐵獸”,原來在戰爭之中咱們的大熊貓還是主力軍呢!
大熊貓的祖先最早發現于八百萬年前,可以說大熊貓的祖先比人類的歷史要久遠的多,大熊貓的祖先叫做始熊貓,和當代的大熊貓不同的是,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一種食肉為主的動物,現在的熊貓喜歡的是吃各種不同的竹子而且越新鮮越好,但是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可以說是無肉不歡的一種動物,再加上當時的生存環境所限制,可以說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一種只吃肉的動物。
那么,大熊貓是如何從一種無肉不歡的動物演變成這樣的一種愛吃竹子的雜食性動物的?目前大家都比較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所生活的空間經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因為當時冰期的來臨,使得始熊貓的生存地區迅速的減少,始熊貓的生存空間被縮減了。而且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動物們,也開始向始熊貓的居住地開始遷移,以用來躲避嚴寒,使得始熊貓的領地進一步的縮減。始熊貓們不得不開始選擇多樣化的飲食,開始大量的食用素食,就是因為這樣,大熊貓的祖先才得以戰勝惡劣的天氣而存活下來,最后才能有了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而且外觀上大熊貓的祖先和我們的現在的大熊貓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就是體型會更加的大一些,大家對于大熊貓的祖先怎么看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呀!
四:熊貓的外形長什么樣
熊貓的外形特征有: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毛色絕大多數為黑白相間分明,即鼻吻端、眼圈、兩耳、四肢及肩胛部為黑色,其余即頭頸部、軀干和尾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體長120到180厘米,尾長10到20厘米,白色,肩高一般為65到70厘米,體重60到125千克。
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細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