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巨型野貓 _澳洲巨型野貓有多可怕
澳洲巨型野貓的生活習性,這些野貓在澳洲大陸繁衍生息,成為澳洲的一大特色。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野貓已經不適應當地的環境,所以它們開始逐漸減少數量,甚至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不過,在一些偏遠的地區,還是有一些野貓的身影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只被遺棄的野貓,這只野貓的名字叫做阿根廷巨鷹。阿根廷巨鷹是世界上最大的鷹類,體長可達3米,翼展可達6米,重量可達300公斤。
一、澳洲野貓多大?
優質答案1:
澳大利亞野貓的總數600萬只左右,有的野貓體型是家貓的3倍大,體重可達15公斤,但不是胖,而是壯!這些野貓是17世紀英國殖民者的寵物貓丟棄或者丟失而從蠢萌的寵物慢慢進化成的殺手,澳大利亞每天有超過100萬只鳥以及170萬只爬行動物都被野貓捕食。
優質答案2:
野貓是17世紀至19世紀抵達澳洲大陸的定居者引入的。據估計,目前澳大利亞有近240萬只野貓。有的野貓體型是家貓的3倍大,體重可達15公斤
二、澳大利亞為什么引進貓?
第一只貓是于十七世紀由歐洲移民作為寵物引入到澳大利亞的。200多年前,歐洲移民將貓帶到了澳大利亞,野貓憑借驚人的繁殖能力迅速占領了這片土地。由于缺乏天敵,以及食物充足,野貓的數量激增,目前至少達到200萬只以上。
其實貓進入澳洲的過程是斷斷續續的,比如在18世紀初的時候,一些水手會養貓,用來捕捉船上的老鼠,到了澳洲之后有些貓就送人。
而到了現代,更多的貓進入澳洲則是作為寵物的身份,人們出于喜歡或者一時頭腦發熱購買了,養過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養寵,就將其放到野外,漸漸地,野貓的數量就多了起來。
由于缺乏天敵的捕殺,這些野貓經過一代一代地繁殖,如今的澳洲基本上99.8%的地區都發現了野貓的蹤跡,數量估計在200萬到600萬之間。
三、世界五大洲,有四個大洲都生存食肉猛獸,如非洲獅,亞洲虎,美洲豹,為什么澳洲沒有呢?
優質答案1:
澳大利亞是一片孤懸于南大洋上的陸地,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缺乏大型食肉動物。
由于澳大利亞在數千萬年前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因此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和動物群落,動物的演化速度也明顯要低于其他大陸,演化軌跡更是獨樹一幟。
由于缺乏外來物種,特別是進步的真獸亞綱動物,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哺乳動物依然以后獸亞綱(也就是有袋類動物)為主,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袋鼠、樹袋熊等。似乎澳大利亞缺乏大型動
物,更缺乏大型猛獸,其實這只是目前的情況。
僅僅是在距今5萬年前,澳大利亞有是巨獸的世界,體重可達2噸的雙門齒獸,站起來3米高的短面袋鼠,腦袋距離地面超過2米的巨鳥,還有兇猛的袋獅。
圖注:五萬年前澳大利亞的景象,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比牛還要大的雙門齒獸,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巨大的短面袋鼠,圖片來自網絡
體型最大的屠戮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其體長約1.5米,肩高0.7米,體重在100至130公斤之間,一些極大個體的重量甚至達到了160公斤,這個塊頭并不比獅子、老虎小多少。
圖注:強壯的袋獅,圖片來自網絡
袋獅的前肢強壯,特別是第一指上有彎曲的大爪子,大爪子既是爬樹的工具,又是攻擊的利器。除了前肢上的爪子,袋獅還具有強悍的咬合力,其咬合力等于同體型獅子的三倍!正是依靠強大的咬合力,袋獅成為澳洲最兇猛恐怖的殺手,能夠殺死體型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
圖注:袋獅的門牙形成了強大的切割面,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袋獅,大家可別忘了,在遠古澳大利亞陸地上曾經生活有體長7米、體重1噸的古巨蜥呢,這體型可是要比獅子、老虎及棕熊都要大!
圖注:史上最大的蜥蜴,古巨蜥,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澳大利亞其實并不缺乏陸地猛獸和大型動物,但是它們都已經滅絕了,而造成其滅絕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
人類在距今約5萬年前登上了澳大利亞,之后人類的活動(特別是燒荒)改變了澳大利亞的環境,最終導致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的滅絕,體重超過50公斤的動物只剩下了紅袋鼠。
圖注:強壯的紅袋鼠成了澳大利亞本土最大的陸生脊椎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優質答案2:
這種情況早在冰河時代就確定了。劍齒虎、短面熊和其他兇猛哺乳動物是世界大部分地區冰河時代的頂級食肉動物,但在澳大利亞不是。爬行動物統治著這里:陸地上生活的鱷魚、可怕的蟒蛇、毒蛇和科莫多龍的巨大親戚。這些動物的消失為哺乳動物捕食者的接管提供了空間,并為200年前歐洲人到來時加速的大規模滅絕危機奠定了基礎。
澳大利亞農業的擴張改變了當地的面貌,人類引進了食肉動物,在這兩者之間,本土動物沒有辦法逃脫。
澳大利亞冰河時期爬行動物的多樣性遠遠超過現代人普遍認為的數量。其中包括科莫多龍的200公斤親屬,是現在科莫多龍體型的三到四倍,還有長腿的陸地鱷魚。過去2500萬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直到至少100000年前,爬行動物捕食者統治著這片大陸。
恐龍時代是爬行動物如恐龍和鱷魚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因此,想到澳大利亞在其近代史上被爬行動物捕食者所統治是令人興奮的。
澳大利亞曾經被爬行動物統治的想法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但是,由于一些研究轉而關注本地哺乳動物捕食者如袋獅,這種方法不受歡迎。然而,對澳大利亞化石記錄的更好理解證實了“最初陸地捕食者是爬行動物”。
這些大型爬行動物中的大多數,也是唯一的大型本地哺乳類食肉動物,最終在大約4萬年前和澳大利亞的其他巨型動物一起消失了,可能是因為氣候的變化。這使得只有像狗一樣大小的塔斯馬尼亞虎和更小的塔斯馬尼亞袋獾這樣的小型哺乳動物捕食者才能在整個大陸扮演頂級掠食者的角色,這些讓生態系統失去了平衡。
大約4000年前,情況變得更糟,人類引進了澳洲野狗,這是一種來自亞洲的胎盤哺乳動物,比塔斯馬尼亞虎或袋獾更有效率,并很快超過了它們。但在過去的200年里,歐洲人引進貓和紅狐對生態造成了最大的損害。這些動物消滅了小型有袋動物,這些小型有袋動物與爬行動物一起進化,但不習慣于對付更聰明、更有效的胎盤哺乳動物捕食者。
研究表明澳洲大陸被胎盤哺乳動物作為頂級捕食者所主宰是不正常的。澳洲野狗可能要對塔斯馬尼亞虎和塔斯袋獾的瀕危滅絕負責。但是在過去的200年里,貓和狐貍對澳洲28到30個物種的消失有關系。這代表了當時全球50%的哺乳動物滅絕,這是一場絕對的生態災難。
這一切都始于冰河時代爬行動物的消失,現在澳洲仍然面臨著這些爬行動物捕食者損失的生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