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豹貓叫聲mp3|孟加拉豹貓叫聲
母豹貓叫聲mp3,這是一只來自美國的豹貓,名叫zoo,今年3歲了。它的主人是一位攝影師,平時工作非常忙,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它。于是,他決定把z##oo帶回家,讓它有個家。但是,他發現自己的貓咪不喜歡這個新家,總是躲在角落里,一動不動。他覺得很奇怪,就去問獸醫。獸醫告訴他,z##oe是因為太孤獨了,所以才會這樣。于是,他決定帶zoe回家,讓它有個家。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2020年的一天,70歲的劉老太像往常一樣上山,突然在草叢中聽到了貓叫聲,原來是一只被“遺棄”的貓崽!
老太太心生憐憫,便把貓崽帶回了家中飼養。隨著小貓越養越大,劉老太感覺越來越不對勁:這只貓和普通的家貓很不一樣,不僅野性十足,而且食量奇大。
最讓劉老太感到驚恐的是,長大后的貓開始暴露出“兇殘的一面”,院子里的家兔、公雞全都被咬死,這完全不像是一只“家貓”能做出的舉動!
左思右想,劉老太只得把這只“怪貓”關在鐵籠里,帶到城里讓專家鑒定。只看一眼,專家就道出了真相: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小野貓,也不是流浪貓,而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
豹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生物?
豹貓是食肉目貓科的一種小型獸類,在民間,豹貓也被稱為石虎、野貓、麻貍。這種貓身披“豹皮大衣”,四肢和胸部遍布橫列黑色條紋,眼眶上方有數條“黑線”,尾部則是黑色環狀花紋,體側布滿深褐色的斑塊,神似一枚枚銅錢,因此也叫銅錢貓。
豹貓在我國分布廣泛,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亞種,南方種的皮毛一般呈淺黃色、淡褐色,北方種則呈深灰色。成年后,豹貓頭體長可達36~66cm,體重為1.5~5公斤,常在草坡、灌叢、天然林以及山區村寨附近覓食。
從體型上看,豹貓和家貓類似,但是四肢更顯細長,體型更加苗條,捕食能力也更強。野生的豹貓是非常出色的獵手,多捕食田鼠,對農業、林業來說是一種益獸。
一份針對豹貓的食性調查顯示:鼠類在豹貓的食物中出現的頻率為87.5%,鳥類為12.5%,蛇和蜥蜴占8.33%,黃鱔占4.16%。這表明豹貓屬于“全能型獵手”,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里游的,均在其捕獵范圍內。
生物學家還發現,豹貓在食物充足時會舍棄一部分獵物。在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研究人員發現當地的豹貓經常在稻田埂上丟棄魚的內臟和魚頭。而當缺乏食物時,豹貓也會冒險潛入到村寨內,趁著夜色溜進雞籠將其咬死,而后拖入隱蔽的角落進食。
由此可見,豹貓捕食的機動性很強,這也加劇了人貓之間的矛盾。
在2021年12月1日夜里,北京延慶區的大柏老村就迎來了“不速之客”:有豹貓潛入一位村民的雞圈里,一夜之間咬死了1只大鵝以及91只雞。次日清晨,村民姚雙趕到雞舍后為時已晚,地上早已是一地雞毛,雞鵝的脖子處還有被撕咬的痕跡。
當日上午,延慶區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專家急忙趕來,對豹貓造成的財產損失進行了認定。專家特意提醒,近年來國內生態好轉,豹貓的數量也呈增加趨勢,在延慶區野鴨湖保護區內就已監測到了60多只,周邊村民應加強防范,以免家禽受到攻擊。
由于本次事故的“肇事者”豹貓屬于國家保護動物,經專家認定后,村民姚雙的經濟損失也得到了賠償。
有人可能會問了,如果在野外撿到了豹貓的幼崽,從小就開始飼養,類似的悲劇就能避免了嗎?劉老太的遭遇已經證明,答案是否定的!把豹貓帶回家中喂養相當于“引狼入室”,畢竟捕獵是豹貓的原始本能,這是自然規律,也是客觀事實。
豹貓從小被劉老太喂養,為啥還是“養不熟”?
據劉老太回憶,剛帶回家的豹貓非常調皮,很快就適應了家里的環境,吃東西時也不怎么挑食。別看豹貓個頭不大,但是食量卻不小,一次能吃兩碗飯,吃飽后還經常爬上爬下,到山林中玩耍,到了飯點才回家。
劉老太想不明白:自己養了那么久,沒想到豹貓還是野性十足,毫不留情就把家里的幾只公雞和野兔全殺死了。
事實上,不僅是豹貓,絕大部分野生的貓科動物都很難被馴服。用養家貓的方式喂養豹貓,確實能改變人貓之間的關系,但原始的野性依然“根基深厚”。一旦受到獵物的刺激,豹貓的狩獵天性就會被激發出來,最終野性暴露無遺,秒變“冷血殺手”。
豹貓無法被人類馴服,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就是太過危險。豹貓活潑好動,在馴服過程中容易“過火”,體型越大的豹貓,致傷的風險就越高,對家中的畜禽、幼童等都有潛在威脅。
其次,有傳播病毒的風險。豹貓畢竟是野生動物,有一定的幾率會攜帶狂犬病毒,一旦被其抓傷、咬傷就得不償失了。
最后,生態影響不可控。豹貓是典型的肉食動物,如果在開放的環境下飼養,可能會打破生態鏈,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總之,野生的貓科動物很難被馴養。即便是被人類馴化的家貓,流浪到野外后也能再次恢復野性,最終變成“兇殘”的野貓。
在澳大利亞,野貓的估計值多達200~600萬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由家貓、流浪貓轉化而來。這些野貓行蹤隱蔽,大量捕食鳥類和有袋類,澳洲的生態深受其害。無獨有偶,科學家經調查發現,美國每年被流浪貓、野貓吃掉的鳥類估計有13~40億只,哺乳動物更是多達63~220億只,其野性和捕食能力可見一斑!
被人類喂養的豹貓也是如此,一旦當其進入了野外環境,隱藏的野性就會逐漸復蘇。
可能有網友會提出反對觀點:孟加拉豹貓不是已經被人類馴化了嗎?
首先要承認,孟加拉豹貓的確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寵物貓,但它和豹貓并不是同一物種。孟加拉豹貓的體型更大,雌性個體達3.5~4.5kg,雄性能長到7kg,性情上更加溫順,不容易發怒,這和野生的豹貓有天壤之別。
孟加拉豹貓(右)
從來源上看,孟加拉豹貓是亞洲豹貓和埃及家貓的雜交后代,實際上是一種混種貓。孟加拉豹貓的體態、條紋和野生豹貓很相似,但其血統只占野生豹貓的1/8,已經基本脫離了亞洲豹貓的野性,在習性上更接近家貓。
孟加拉豹貓
所以,孟加拉豹貓并不是真正的豹貓,而是人工培育的品種貓,因而也更適合當作寵物貓。
至于劉老太所喂養的純野生豹貓,最好的安置方式還是放歸野外。按照規定,這只豹貓已由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站喂養,后續將進行營養強化和野外訓練,時機成熟后就將放歸野外。
中國豹貓的危機
豹貓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皮毛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多年來為國家換取了大量的外匯。但巨大的價值也給豹貓招來了“殺身之禍”,很多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深入山林中獵捕豹貓,導致野生資源遭到了破壞。
2021年5月21日,國家林草局的監督員在河南洛陽某養殖場內發現了端倪,近百只豹貓被圈養在鐵籠中,個頭有大有小。見到有人靠近,這些豹貓的反應異常激烈,有的在低吼,有的在哀嚎,看起來十分驚恐。
要知道,野生的豹貓無法被馴服,也無法進行人工繁殖,所以這批豹貓的來源很可能存在不合法的情況。經過調查發現,這些豹貓是由養殖場的老板從周邊林區中收購而來,平時拍照、拍視頻發表在朋友圈中,從而達到售賣盈利的目的。
公然出售國家保護動物,該老板顯然觸犯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待他的必然是牢獄之災。
事實上,此類現象可能只是豹貓非法獵捕案的“冰山一角”。據統計,在上世紀60~70年代,我國每年的豹貓毛皮收購量曾達到20~25萬張。70年代以后,濫捕導致華東等地區的野生豹貓陷入危機,部分亞種已成為瀕危物種。
80年代后,豹貓毛皮收購量急劇減少,每年僅8~10萬張,背后則對應了野生種群的急劇萎縮。2008年,豹貓的其中一個亞種(西表亞種)資源告急,野生種群僅剩下100只左右(估計值),2014年被IUCN確定為“極危”物種。
保護豹貓,迫在眉睫。除了將其從“三有”提升到“二保”外,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積極參與,自覺抵制非法交易,徹底斬斷黑色的利益鏈條。
總結
豹貓是一種珍稀的野生動物資源,其食物以鼠類為主,兼捕昆蟲,是名副其實的“叢林之友”。從生態角度來看,保護豹貓就是保護農林生態系統,最終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如果在野外發現了來源不明的貓崽,先別急著抱回家,這有可能就是豹貓的后代。可先將幼崽留在原地觀察,如果未發現母貓返回的跡象,這時候可將幼崽優先送至附近的動物保護站,由專業人員負責喂養,等時機成熟之后再放歸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