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肉食動物還是雜食(貓是什么動物類型)
為什么我們一直說要給喵主子吃肉呢?
很多鏟屎官都能答出來:“因為貓是專食性肉食動物啊。”
是的,貓是專食性肉食動物。除了這個定義之外,這還代表著貓的消化系統與人類(雜食動物)、兔子(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有很大的不同。
是哪些生理特征決定了貓一定要吃肉呢?
貓咪的牙齒讓我們先來看看貓的牙齒有哪些特點?
貓牙的特點
哺乳動物的牙齒分為切牙(切開食物),犬齒(撕開食物),臼齒和前磨牙(壓碎、研磨食物)。
貓的上頜下頜各有6顆切牙,2顆犬齒,但門牙(切開食物)并不發達,犬齒(撕開食物)非常發達。
前磨牙和臼齒通常用于壓碎和研磨食物。但貓咪的上頜第一前磨牙通常缺失,第二前磨牙非常小,通常不可見。只能看到第三上頜前磨牙。
下頜第一和第二前磨牙通常也缺失。只能看見第三和第四前磨牙。
上下頜各存在一對臼齒。
除了齒序,貓咪牙齒的形態也與雜食動物和草食動物有很大的不同。
草食動物的牙齒更扁平,更適合切碎和研磨植物中大量堅韌的纖維,食用植物。
貓咪門牙的不發達、磨牙的缺失,和牙齒的形態都表明貓咪并不適合食用植物。
貓咪的能量供給動物維持機體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能量。蛋白質、脂肪和糖是我們最常見的三大供能營養物質。
但貓咪對糖類的利用率比較低,很難從糖類中獲取能量,這是為什么呢?
對淀粉的消化和吸收
對藍星人來說,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被分解為單糖后才能在小腸被吸收。
人類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使大部分的淀粉能在口腔內水解成麥芽糖,再進一步在小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
但是貓的唾液中并沒有唾液淀粉酶,只有在小腸中靠胰液和小腸液中活性不高的淀粉酶使淀粉初步水解。
不僅如此,葡萄糖在小腸被吸收后,雜食性物種可以使葡萄糖的運輸適應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貓咪的葡萄糖運輸系統難以隨著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變化而改變,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也很低。
這些因素導致了貓咪消化淀粉并不容易,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也不高。三大供能物質中,貓的能量供給主要來自于蛋白質和脂肪。
貓咪必須從肉中攝取的營養素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逼著吃胡蘿卜的經歷?
吃胡蘿卜可以有效防治夜盲癥,但這并不是胡蘿卜本身的作用。夜盲癥的克星,其實是胡蘿卜素轉化出的維生素A(視黃醇)。人類和狗狗都可以完成這樣的轉化。
維生素A對于貓咪來說,同樣是必需營養素。但貓咪的身體缺乏將胡蘿卜素合成為維生素A的能力,貓咪的維生素A來源主要是動物的肝臟。
除了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比如不能從谷氨酸(常見于谷類蛋白質)中合成鳥氨酸,不能從亞油酸酯(常見于亞麻籽油)中合成花生四烯酸酯,不能從半胱氨酸中合成牛磺酸(常見于動物心臟),這是某種營養素的酶或途徑完全缺失或嚴重限制的結果。
如果在日糧中攝取均衡且100%可消化的蛋白質,則貓將使用該蛋白質的20%進行生長代謝,并使用12%進行維持。而狗狗則使用該蛋白質的12%進行生長代謝,而僅使用該蛋白質的4%進行維持。貓咪需要更多的蛋白質。
貓咪難以將植物來源的營養素轉化利用、很多營養素只能直接從肉類中攝取。對于各類氨基酸的高需求也導致了貓咪需要攝入大量的肉源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