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和狗到底能不能配萌寵 狗到底能不能吃骨頭
兔和狗到底能不能配萌寵一起養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們都是非常可愛的動物,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人類的好朋友。不過這兩種動物雖然長得一模一一樣,但是性格卻大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來看看貓咪,貓咪是一種特別高冷的動物,平時不喜歡主動親近人類,所以很多人人養貓咪都是為了看家護院,但是有一些貓咪卻非常粘人,甚至會把自己的鏟屎官當成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對待。
一、主角帶個兔子探索空間的小說?
小說叫《萌寵:妖嬈兔后愛吃肉》,該小說簡介:原本以為吃黃瓜噎死是悲劇,所以穿越后的她識時務的選擇做一只吃葷的兔子。原來這世上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當她為了一個肉包子,成了某人的萌寵時,她好想大喊一聲,你妹的。雖然她的BOSS看起來很養眼,可是這個男人的眼神怎么看怎么讓人渾身打顫,像是隨時都能把她活剝了一樣。
二、如果野兔出現泛濫跡象,應該怎么正確處理?
優質答案1:
在我國一旦聽到“物種泛濫”的消息,許多人都會想到一個方法,那就是吃。在我國的吃貨眼中,沒有什么泛濫的物種是吃不滅絕的。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物種一旦泛濫,僅僅靠吃是絕對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我們就野兔泛濫為例,來探討一下正確的處理方法。
![](/d/cwbkimg/2023010918/5eo0ahwoca5.webp)
野兔,在大多數七零八零后的童年中是一種常見的動物。筆者是一名80后,記得小時候每年的冬天,田野里到處都能找到“兔子套”的蹤跡,我小時候還從一個池塘邊上撿到過一只被套子套住奄奄一息的野兔。對于當時很少能吃到肉的我來說,這只野兔無疑是被下了鍋。
隨著慢慢的長大,野兔在野外的蹤跡越來越少了,而野兔減少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人吃掉了。這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就是吃能夠控制野生動物的數量。
誠然,吃確實能夠控制野生動物的數量,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這種動物必須是原生環境內的動物,而在原生環境中,生態系統是相對完整的,生物間互相制約,一旦人類介入之后,就會打破這個平衡,造成野生動物的減少。換句話說,在沒有人為的影響下,原生環境中已經有的動物,幾乎不會在原生環境內泛濫,一旦物種泛濫,就代表著這種動物大概率是“入侵物種”。比如將草原上鷹過度的捕殺,就會造成野兔數量的增加,野兔數量的增加會加速草地的消耗,但是如果沒有人為的介入,鷹和野兔的數量都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草地的消耗和新生也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
下面我們來舉兩個實際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我國的小龍蝦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它是原產于中南美洲,最早是于1929年由日本引入我國的(日本是于1918年從美國引入的)。在小龍蝦引入之初,小龍蝦在我國南方的各大淡水水域中一度泛濫成災。但是,到現在,我國對小龍蝦的市場需求只能靠養殖來滿足了。因此,許多人說小龍蝦是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雖然小龍蝦被大規模的養殖,但是到現在南方的許多水域中依然有小龍蝦,并且小龍蝦依然危害著水稻。
所以,并不是說一種生物靠吃來滿足市場需求,就代表它不再泛濫了。
第二個例子就是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
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是從1859年開始的,在此之前,澳大利亞的土地上連一根兔子毛都沒有。它們是由當時的英國殖民者帶去的,而當時帶過去的兔子一共不過24只,其中只有5只歐洲野兔,剩下的14只均為穴兔。正是這24只兔子直接導致了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
從19世紀開始,到現在,澳大利亞與穴兔的大戰已經持續了上百年,為了治理穴兔泛濫的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引進過狐貍,用過轟炸機、投過毒,但是到現在為止,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有人說:澳大利亞人不吃兔子是穴兔泛濫的主要原因。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現在澳大利亞的穴兔超過100億只,而一只雌性穴兔大約從出生之后的5個月后就能達到性成熟開始繁殖,而一只雌性穴兔一年可以生5-7窩,每一窩就有5-8只小穴兔。也就是說這100億只穴兔一年的繁殖量已經不是用捕殺或者是吃能控制的了。
![](/d/cwbkimg/2023010918/dphujt4x1g2.webp)
野兔比較喜歡棲息在稀疏的草原上,這種環境有利于野兔洞穴的建造,而且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原生環境中食肉動物相對較少。而在我國無論是食肉動物的數量還是符合條件的棲息地都相對缺乏,再加上我國有許多“野兔愛好者”(吃貨),所以,野兔在我國很難泛濫成災。那么,如果野兔在我國泛濫了,該怎么辦呢?
我認為,在我國如果局部的野兔泛濫了,有個方法,那就是放入野兔的天敵,比如狐貍。在當下,野生狐貍的原生環境已經越來越少了,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區域內沒有足夠的食物了。如果在泛濫的地區投入大量的狐貍,即使養殖的狐貍,也能夠捕殺野兔。這樣就能控制住野兔的數量。而澳大利亞當年也用過這種方法,結果狐貍去到澳大利亞后,一改吃兔子的本性,開始對澳大利亞本土的有袋類動物下手,這樣非但沒有解決穴兔泛濫的問題,還危害到了本土生物。但是,在我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在我國野兔泛濫,用放入天敵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一旦有野兔泛濫,許多找不到食物的老鷹,也會來到這里,在綜合的治理下,野兔只能是曇花一現。
總結物種泛濫靠人吃是解決不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本土的生物去制約,而澳大利亞引入的食肉動物都是“入侵物種”,這樣做不但無法解決老問題,還會造成新的物種泛濫問題。但是在我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如果野兔在我國泛濫,只利用我國的食肉動物就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優質答案2:
提出這個問題,可能與澳大利亞野兔成災的報道有關,這個不必擔心,這個在中國不會出現,不是因為中國人愛吃野兔,而是因為地理、生態、野兔品種等原因決定。
澳大利亞野兔成災與幾個必要條件。
第一;氣候環境,大量草場和適宜的氣候,這個是基礎,中國沒有這樣的條件,寸土寸金的中國,沒有這樣事宜條件。
第二;生態環境,在中國,兔子的天敵太多,最常見的就是老鷹和黃鼠狼、狐貍、山貍等,澳大利亞野兔成災,是因為缺少這些天敵,生態鏈斷裂所致。最關鍵的是,澳大利亞沒有相關的疫病,球蟲病和兔瘟、是對兔子危害最厲害的兩種疾病,澳大利亞沒有。
穴兔(家兔)善打洞,繁殖力強,染色體數44對
第三;野兔品種,澳大利亞成災的野兔是歐洲穴兔,經馴養就變成了家兔,他們會打洞,繁殖速度快,懷孕周期只有28-30天,而且產子后第二天就能接受交配,每窩產幼崽8-12只,全年都能繁殖,幼兔五到七天睜眼,十幾天全身被毛,能奔跑。而我們中國的野兔屬于亞洲曠兔屬,不能被馴養,不會打洞,頂多刨個淺坑,野兔和家兔的染色體數不同,有生殖隔離,不能與家兔雜交,野兔懷孕周期40-45天,比穴兔長半個月,生下來的幼兔身體就被有皮毛,生下來就能奔跑。每胎只能生1-4只,繁殖能力遠低于穴兔。
第四;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中國人愛吃野味也對野兔的種群擴大起到了抑制作用,但這不是關鍵,澳大利亞遇到的情況,不是吃能解決的。
曠兔(野兔)后肢比穴兔(家兔)略長,善奔跑跳躍,不打洞。染色體數48對
穴兔(家兔)初生仔兔無毛,不睜眼、不會走,聽不到聲音
曠兔(野兔)生下來身體有毛,能睜眼奔跑,能聽到聲音。
或許有人問,如果家兔大量逸生到野外,會不會造成災害,這在中國的部分地區或者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家兔是由歐洲穴兔馴養而來,和澳大利亞的災害兔屬于同一品種,會打洞,破壞力強,繁殖率高,但是兔子最怕潮濕,南方的氣候即便是人工精心養殖,死亡率仍然很高,野生狀態可想而知。北方氣候干燥,適宜兔子生長繁殖,但是冬天過于漫長,食物嚴重匱乏,也不可能造成太嚴重的泛濫成災。關鍵是中國人多地少,人類活動范圍廣,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嚴重受限,加上天敵和疫病,基本不會出現澳大利亞那種泛濫成災的情況。
三、把狗狗送走孩子會恨嗎?
優質答案1:
會,因狗狗的寶寶每天都要喝奶
優質答案2:
狗狗是個有靈性的動物,狗狗對主人的忠誠是無需質疑的,有狗狗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個人建議:
1 本人對狗狗有一種情懷,很慶幸兒時有狗狗的陪伴。狗狗在主人家和孩子的感情特別好,因為很多孩子都是喜歡小動物的,與其說是狗狗,不如說是家庭的一份子,孩子的玩伴。
2 狗狗雖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家愛搞破壞,但你會不會看到一個縮影,就像自己的孩子小時候不懂事的時候,稍有不注意就翻這翻那的。所以看到狗狗搞破壞就好像看到自己孩子的小時候。雖然當時想狠K它,但看到它做錯事挨罵的樣子又可愛。
3 平時大人們忙這忙那的,真正和孩子玩的時間又有多少,而且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養育一個小孩,有狗狗和孩子玩,孩子內心就沒那么孤獨,心靈上也有一定的寄托,況且狗狗總是會給家里帶來歡樂。
4 狗狗送人孩子肯定心里有不舍的,畢竟建立了感情,說恨應該會有一點吧!最起碼也要鬧下小情緒。所以在狗狗沒有妨礙到家庭的情況還是不要送走的好。
優質答案3:
把狗送走,可以,但要看是用什么方式了。有時候家長覺得“最好”的方法,我反而覺得最不可取。
我小時候家里養了一只可卡,感情非常深。但是因為那時候信息閉塞,父母都不知道怎么訓狗,最后覺得應付不過來了,就想把它送走。
然后我有一天放學回家,狗就已經不見了。它的水盆都還在原處放著。
我看到它的東西就想哭,一直哭了好幾天。
這也就算了。之后的人生中,我總會不由自主設想它多少歲了,是不是還活著,過得好不好,會不會還記得我。
十幾年后我都工作了,還是夢到了一次那只狗,夢到它淪落在一個救助站,長得又老又臟,也不記得我了。夢里很心酸,但是看到它還活著,竟也有些欣慰。
根據我的個人經歷,我覺得我父母處理得并不好。
狗送人,可以,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小孩還小,背著TA偷偷把狗送走,TA就會像一兩歲的時候一樣,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隨便買個新玩具就能把“舊玩具”忘到腦后了。
相反,我覺得狗送走的時候,孩子要全程參與。
包括TA需要了解狗被送走的原因,要參與討論狗被送到哪里,要一起做出最終決定。
當狗被送走的當天,請容許小朋友跟它好好地道別,并跟父母一起把狗送到新主人那里。最好還能跟新主人說好,以后多發些照片、視頻回來,甚至能登門看看狗最好。
一旦孩子發現狗過得不錯,那就避免了一個痛苦的心理陰影,能很快把這件事放下了。
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關注:哇這狗好像棉花糖
每日分享萌寵爆笑視頻,專業養狗知識。
萌萌、療愈、有內涵。
![](/d/cwbkimg/2023010918/1douumgbjft.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