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走丟了會自己找到家嗎
貓咪的動作如此敏捷,身體又是如此靈活。為了防止貓咪不慎遺失,進屋鎖門,隨手關窗,可能都成每個鏟屎官的肌肉記憶了。
還要警惕里應外合的情況
但我們同時也聽說過,有的貓咪晝伏夜出,晚上會離開家溜出去玩,白天再大搖大擺地回來睡覺。我們甚至很難認為這類貓咪會走丟迷路。
眾所周知,貓咪有著強于人類數倍的嗅覺和聽覺,但它們的方向感究竟如何,似乎一直是一個謎。
鏟屎官們也一定非常好奇:貓咪外出后到底能不能找到家呢?它們的方向感到底如何呢?
貓咪能否找到家?
其實早在1922年,一位名為Francis H. Herrick的教授就針對貓咪能否找到回家的路做了這樣的試驗。
貓的歸巢能力
該實驗中,Herrick教授選擇了一只健康強壯的母貓,她正撫育幾只快斷奶的幼貓,選擇她的目的是為了使此次實驗的貓咪有足夠的歸家信念。
實驗人員將貓咪套上麻袋放進木箱,再用車將裝著她的箱子分別放置在距離家1-3英里左右(約1.6—4.8千米)的7處不同地方,這只貓咪都在4-78小時內順利返回家中。
從該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貓咪可以從陌生地方回到家的,是具有一定的歸巢能力的。
但遺憾的是,這個實驗最終還是在第8次的時候失敗了。
第8次實驗時,實驗人員將貓咪放置在了16.5英里(約26.5千米)外的地方,然鵝這一次,貓咪沒再回來。當時年代比較古早,沒有許多先進的科技設備輔助記錄貓咪的行蹤,所以最后實驗人員也不清楚貓咪去了哪里。
這個實驗因此飽受倫理方面的非議,但這個結果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是否因為距離太遠了,所以貓咪才找不到方向了?
距離影響貓咪的方向感嗎?
1954年,Precht和Lindenlaub曾測試了貓在各種距離下正確定向到家中的能力。
貓咪迷宮實驗
實驗人員將貓裝在麻袋中,確保它們看不見后運送到具有六個等距離出口的迷宮中央。
大多數貓被放出后,非常迅速就選擇了出口,但還有少數貓咪在迷宮中央反復徘徊。研究人員發現在離家3.1英里(5千米)的距離處,有60%的貓選擇了面對家的方向的出口,但在更遠的距離時,貓咪的判斷力明星下降。
從實驗中看到:并不是所有貓咪都有水平相似的歸巢能力,而歸巢能力與離家距離又直接相關。
那么,是否只要離開的距離夠遠,貓咪就再也回不來了?
事實好像也并非如此。
失而復得的貓咪
我們不時在新聞中看到這類奇妙的報道:
比如《不可思議的貓》中,報道了一只名叫Pilsbury的8歲貓咪,它在主人舉家搬遷到40英里(約64千米)外的新家之后,曾八次穿越公路、小溪和林地,回到以前的老房子中去。
還有一只名為Ninja的貓咪的貓咪,與主人從猶他州法明頓搬到850英里外華盛頓的新家后,他離開了新房子,并在一年后出現在猶他州。
類似的報道還有很多,雖然它們并非雙盲實驗那樣科學嚴謹,但我們無法否認這些貓咪從千里之外返回故居的事實。
為什么貓咪第一次身處陌生之地,它也可以本能地選擇正確的回家方向?
貓咪方向感的相關科學推論
敏銳的聽力、發達的嗅覺、范圍更廣的視野,這些可能都是構建出貓咪良好方向感的基礎。
有理論認為:哺乳動物內耳和皮膚中鐵的存在可能像天然的羅盤一樣,而貓也許是能夠感應地球磁場的動物之一。
CAAB的動物行為學家Alice Moon-Fanelli博士認為:也許所有的貓都有某種程度的“歸巢本能”,但是某些貓可能在遺傳上天生具有比其他貓更好的方向感。而貓咪是否使用這項技能也可能會受到經驗的影響。
散養貓或者流浪貓可能會定期鍛煉這項技能,以便回到安全區域。但一直家養的室內貓如果在戶外遺失,可能會慌亂無措出現應激。
影響貓咪返回家的動機還與貓咪的意愿相關,比如待撫養幼崽、安穩的住所、充足的食物等等。
在遺失貓咪的事件中,因為搬家而導致的失蹤是最多見的。
貓咪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生物,如果它不認為新的住所是自己的領地,可能會產生逃脫尋覓的動力,嘗試回到曾經的住所中去,可能會由此引發一系列如走失、甚至墜樓的慘劇。
因此,如果要帶貓咪搬家,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