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魚繁殖正確方法(燕魚產卵后多久隔離大魚)
其實,燕魚的繁殖、孵化并不難,我們也可以適度參考金魚的繁殖。
金魚可以自然生產或者人工授精后,使用小盆孵化,方法更簡單金魚既可以自然生產也可以人工授精,這些操作,我的視頻、文章中都有,魚卵受精后,就可以提到一個單獨的小塑料盆里孵化,或者直接把魚卵擠到盆里,受精后沖洗幾遍,任其自行孵化。
小盆可以飄在魚缸或者小魚缸內,盡量水溫恒定,待小魚正常游動以后,再把它放入更大的容器里,金魚卵一般不必格外打氧,也不必格外加溫,水溫在18度以上即可,也沒有必要放置防霉的藥物。
燕魚是自行配對產卵的,因此需要產卵桶、產卵板等附著物,這個和金魚的鋪設棕櫚草是一個道理。
如果不慎將魚卵產在其他位置,要么提出大魚、要么提出其他魚卵的附著物,比如說水草葉子、水泵、沉木等。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產卵桶或者其他東西提出來,單獨孵化。
還有魚友問道,如果魚卵產在缸壁上,缸內還有其他的魚怎么辦?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產在哪個缸壁上,就把那塊玻璃給拆了,然后放到其他容器中,單獨孵化,此方法絕對便捷有效……
那么,為什么要進行提罐繁殖,會有什么好處?燕魚也好、其他慈鯛科觀賞魚也罷,只要是成對繁殖的,就需要一個環境的穩定,因此來說,種魚一直待在某個繁殖缸內,在一個比較熟悉的環境中,就很容易高產,不會出現各種倒缸、驚嚇的問題。
再者就是,種魚不會因為看護魚卵而過度勞累,大約七八天以后,還可以繼續生產。
第三就是,現在的燕魚,早被人們雜交繁殖的過重了,老祖宗的護幼,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不管在看護魚卵的時候,多么盡心盡力,小魚一出生,可能就會開吃,為了以防萬一,最好也是提罐孵化。
最后就是,混養缸、群養缸里繁殖的魚卵,更需要提罐單獨孵化。
如何提罐、需要準備和注意什么?30的方缸就可以,類似大小的整理箱也行,水溫保證在二十五六度,可以購買個小型加熱管保持水溫,不愛購買的,可以想辦法把孵化容器坐到大魚缸的水面上,自己想辦法固定去吧,這個沒人去教的。
水位多高?當然要沒過產卵桶的高度了,最起碼是側躺的高度吧?
至于說水質,晾曬好的自來水就行,中性或者弱酸性軟水皆可,有的說需要原缸水,因為小魚比較適應,有的說困好的新水沒有細菌,比原缸水還好,還有的說一半原缸水、一半新水,三分之二原缸水、三分之一新水。
上述種種方法,都能繁殖成功,依據自己的條件和實操,自行處理。
然后三十升水加入八萬單位的慶大霉素即可,再就是放置一個小氧氣頭供氧,在靠近魚卵的一側。
只是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使用什么隔離網、隔離盒,就是那種帶孔眼的,放在原缸中,那樣小魚游動后,不就被其他魚給吃了嗎?
魚卵三四天出魚、七天左右起水,期間可以適當進行抽底換水,保證水質和剔除白卵,出魚后,孵化豐年蝦投喂即可,至于說容器多大、水質如何、小魚的密度多少,需不需要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