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為什么要冬眠(蛇在冬天有什么方式冬眠)
冬天由于接收的太陽能量減少,所以溫度比較低,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食物的來源也會隨之減少。
而為了減少身體的消耗,許多動物也都進化出了自己獨特的過冬技巧,比如昆蟲的滯育、爬行動物的冬眠等等。
說起冬眠,我們經常會碰見本該冬眠的蛇出現在墳頭曬太陽的情況,可是為什么蛇要冬眠呢?如果蛇正在冬眠被其他動物發現了,會被吃掉嗎?
簡單來說,冬眠就是某些動物在冬天對外界環境的所做出的一種適應行為。
需要冬眠的動物們一般是麻痹或昏睡斷食辟谷調整機體,以此來減少機體的新陳代謝,使機體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新陳代謝中,從而減少機體熱量損失,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冬眠可以大致上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變溫動物,典型的代表就是兩棲類爬行動物,這類動物是在體溫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條件下進入冬眠的。
整個過程中它們不需要保持體溫,而是隨著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來變化的;
第二種是恒溫動物,典型的代表是哺乳動物。
顧名思義,這類動物在冬眠是體溫與平時并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可能只會下降那么幾攝氏度,最厲害的是它們能夠長時間不進食保持睡眠狀態。
蛇是變溫動物,所以它們不需要消耗過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但是它們對環境溫度卻非常敏感,即外界環境溫度的高低會刺激到蛇。
一般來說當平均氣溫低于15攝氏度的時候,蛇就選擇進入長達數月之久的冬眠,這是因為動物的生理活動主要依賴于酶的活性。
而溫度越高,酶的活性也就越高,所以當溫度較低時,用來機體活動的生物酶的活性也就越低,為了減少生理活動只能選擇進入冬眠狀態。
雖然蛇是冷血動物,但在冬眠的時候為了提高自身溫度,蛇會選擇集體冬眠,也就是說蛇都是幾十幾百條地聚集在一起進行冬眠的。
而單獨冬眠的蛇死亡率高達30%到50%之間,冬眠狀態中的蛇,不管是在能量消耗還是在新陳代謝等生理活動上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一般需要冬眠的動物們都會在進入冬眠之前選擇好冬眠場所,而蛇為了保持體溫并減少水分蒸發,一般會選擇在干燥的洞穴、樹洞等隱蔽性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冬眠。
最后,蛇在冬眠的時候都是一定不動,攻擊性很小,所以在冬眠過程中的蛇是最脆弱的。
如果恰好這個時候被天敵給發現了,那么蛇無疑是死路一條,因此蛇都會選擇隱蔽性較高的的地方冬眠,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
另外,在冬眠中的蛇也是有感覺的,就像農夫與蛇的故事一樣,所以還是不要輕易去招惹冬眠中的蛇。
值得一說的是只要溫度上升,蛇在冬眠時期也是可以出去活動的。
比如今年的河南商丘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有一條蛇在每天上午十點準時出現在一片墳頭上曬太陽,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當時的溫度滿足了蛇活動所需要的溫度。
冬眠的意義。首先是為了避開資源匱乏,主要是因為冬天環境比較惡劣,食物來源也非常少,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就需要減少能量消耗,這樣就不得不減少活動,比如減少呼吸次數;
減慢血液循環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冬眠就是動物避開冬天的最好選擇。
其次對于變溫動物來說,冬天溫度非常低,過低的溫度限制了動物們的活動。
因為從理論上來講,溫度低的話,生物體內生物酶活性也會降低,而酶活性強弱直接影響著機體的生理活動。
因此,動物們進行冬眠主要是針對不良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行為。
總之,隨著溫度升高,春天到來,所有冬眠的動物都會開始蘇醒并恢復到以前的活力。